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 团队队伍 > 专任教师 > 正文

李晓宇
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3-02-19
浏览:

一、基本信息

名:李晓宇

别:女

出生年月:1991.03

政治面貌:中共党员

贯:内蒙古凉城县

称:讲师

箱:L_xiaoyu@126.com

址: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北校区卓越楼

二、教育背景

2018-092022-12,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,信息与通信工程,博士

三、工作经历

2023-01~至今 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76net必赢官网 讲师

四、授课情况

主讲《现代交换技术》、《人工智能导论》等。

五、研究方向

矿井视频图像处理、AI视觉监视、工业物联网

六、科研成果

主要纵向项目

1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,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, 61761038, 煤矿井下链状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步与定位技术研究, 2018-01-01 2021-12-31, 38万元, 结题, 参与。

2.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,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, NJZY23056, 矿井外因火灾红外和可见光视觉监测方法研究, 2023-01 2024-12, 2万元, 在研, 参与。

代表性学术论文

1. 李晓宇, 杨维, 刘斌, . 基于超像素粒化与同质图像粒聚类的矿井人员图像分割方法[J]. 煤炭学报, 2021, 46(4): 1341-1354.

2. 李晓宇, 陈伟, 杨维, . 基于超像素特征与SVM分类的人员安全帽分割方法[J]. 煤炭学报, 2021, 46(6): 2009-2022.

3. Xiaoyu Li, Shuai Wang, Bin Liu, et al. Improved YOLOv4 network using infrared images for personnel detection in coal mine[J].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, 2022, 31(1): 013017.

4. Xiaoyu Li, Shuai Wang, Wei Chen, et al. An intelligent vision-based tracking method for underground human using infrared videos[J]. Symmetry, 2022, 14(8): 1745.

5. Shuai Wang,Xiaoyu Li, Wei Chen, et al.An vision-based method of worker ident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IoT[J].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, 2022, 2022(1), 8641096.

6. Weiqiang Fan, Xiaoyu Li, Zhongchao Liu. Fusion of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s using GE-WA model and VGG-19 network[J] Scientific Reports, 2023, 13(1).

7. 范伟强, 李晓宇, 翁智, . 基于双域和ILoG-CLAHE的矿井红外图像增强算法[J]. 工矿自动化, 2023, 49(01): 99-108.

8. Weiqiang Fan, Yuehua Huo, Xiaoyu Li. Degraded image enhancement using dual-domain-adaptive wavelet and improved fuzzy transform[J].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, 2021, 2021(3): 5578289.

代表性授权专利

1. 李萍, 李晓宇, 席庆荣, . 矿工安全帽检测系统 (实用新型, 专利号: ZL202022553452.6,已授权)

2. 任安祥, 李晓宇, 李萍, . 矿井人员安全帽分割方法和装置(发明专利, 申请号: 202011234672.0, 发明公开)

3. 王帅, 李晓宇, 田子建. 一种基于视觉的人员安全帽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(发明专利, 申请号: 202111550008.1, 发明公开)

4. 范伟强, 李晓宇. 一种可见光视觉特征融合的矿井外因火灾监测方法(发明专利, 申请号: 202310015335.X, 发明公开)

5. 霍跃华, 赵法起, 李晓宇, . 一种加密恶意流量监测方法(发明专利, 专利号: ZL20221012869.1, 已授权)

6. 霍跃华, 赵法起, 李晓宇. 一种软投票策略的加密恶意流量监测方法(发明专利, 申请号: 202210330082.0, 发明公开)